在這個blog,我說的話是我想說的話。 沒有特定的對象,總之是表達自己。 可是tango是對話。跳tango的時候,那些話是只對對方說的話。 不,不是我想說什麼,而是我想你聽到我說什麼,和你想我聽到什麼。 花了七年時間,重新學一種語言,就是為了在一刻裡,徹底地了解和明白一個人對我說什麼。 有些話,再美麗動人,他畢竟不是對我而說的。 那是在某個時空裡,恰巧他想說那些話,而我恰巧聽見。 一些美麗的巧合。 但有時候有些再笨拙的話,但那些話只是對我而說的,就不是巧合。 有些人很滿足於巧合。我不敢在巧合裡找滿足。 雖然如此,有時候還是會問自己,為什麼繞了那麼遠的路,不過是為了做到了解和明白。 了解和明白一個可能只在生命裡一起十多分鐘的一個陌生人。 我們去了解和明白對方的動機不是因為他是我的誰,而是因為,他是一個人。 在這個過程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時間是壓縮的,也是拉闊的。 世界上的人,在我們兩個人之外,如不復存在。 卻是這個「不存在」的感覺不停更新及喚醒我對世界上的人的感覺--不,他們不會永遠在那裡,他們也不會永遠不在那裡,生命的脆弱和變幻。 我沒法忘記,他們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需要被了解和明白。 萬水千山,是為了這些關於人的時刻。
Archives for the ‘Relationships’ Category
塵埃
Thursday, 30 June 2011
那天在中藝逛的時候,看到一個外國人努力地在跟店員以普通話對話。 聽不到她們在說什麼,但外國人卻很起勁又吃力地嘗試用她不熟悉的語言去表達自己,去讓別人明白自己。 她臉上是一個快樂的神情。 語言是那麼困難的事情,為什麼會快樂呢? 原來對某些人來說,純粹地互相了解、相連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這幾年學跳舞學西班牙文令我有另外的方式去跟別人互相了解和相連。 但也令我感覺到很多人很多時候(包括我自己),其實不想互相了解,也不想相連。 也很接近,也很文明友好,但說不上充滿衝勁和熱情。 我知道,很多人就是這樣活下去,也很幸福。 但有時我就是想要更多,那比接近和文明友好多一點的衝勁和熱情。 至於那些笨拙打結的舌頭和手足,跟臉上的光芒放大的瞳孔,成為極大的反差,最終印證彼此的意義。 其實那份衝勁和熱情,總是在幼兒身上見到。 後來長大了會擁有更多,純粹地互相了解、相連的衝勁和熱情,卻慢慢失去。 但偶爾會在大人身上臉上見到那光,如在舞池裡一個一生只會見一次面的陌生人,如那個下午在中藝說著普通話的外國人,我便拭拭心上的塵埃。 其餘大部份時間很輕鬆,不被要求去互相了解和相連,就好像發夢,即使感覺真實,好的壞的,睜開眼睛便一場空。
記取
Thursday, 28 April 2011
Peter Hunt (@BBCPeterHunt) 11年4月28日下午3:03 In her wedding vows, Kate Middleton won’t promise to “obey” her new husband — rather “love, comfort, honour and keep him”. #BBCWedding 突然記起小時的小狗,牠很少服從我,愛跟我鬥氣,但每次我哭泣的時候,牠都懂得,對我特別殷勤,會來吻走我的眼淚。 牠百年歸老,我的心都碎了,之後無法再養另一個動物。 對一個動物,我尚且如此,一點服從的概念也沒有,何況人。 人家有時跟自己夾,有時不,各自都是一個生命,哪有什麼服從不服從。 除了愛,安慰,引以為榮,保守一個人,等等,還有很多角度和方法去對待別人。 這些角度和方法比服從也許需要更加多心力腦力氣力。 但既然承諾了自己要跟一個人廝守一生,找多點角度和方法去相處,好歹叫努力過,之後沒有緣份,相敬如賓又好,各行各路也好,過程中起碼不會悶死自己不會麻痺自己。 何況,人與人之間,最難能可貴的,不是服從不服從吧。 假如明天起來,太陽不再昇起,回想一生之中最不捨得的不過是,一些情投,一些意合。 如某月某地我恰巧看穿你緊鎖的眉目,我拉拉你耳朵跟你傻笑要逗你歡喜,那一刻你知道我猜對你的心事,便別過臉去,但不禁被我滑稽的表情引出一個微笑……
距離
Wednesday, 20 April 2011
朋友轉述一段對話。某跟朋友說起他的太太想跟他一起去學跳舞。他說太太愛出風頭。 世界上有些女人愛出風頭,有些女人不。 世界上有些男人會認為他的女人愛出風頭,有些男人不。 世界上有些男人會娶愛出風頭的女人,有些男人不。 世界上有些女人會嫁認為她是愛出風頭的男人,有些女人不。 自由社會,各人有各人的選擇。 兒女私情,更是見怪不怪。 言語中貶自己的女人愛出風頭,也許轉過頭來回到家裡,感激她忍受他看不起她,也就是一名好好先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是的,或者能夠長久的,少不了恩,也少不了怨。 可是不禁好奇- 其實那個女人做了什麼令他的男人覺得她是一個愛出風頭的人呢? 那個男人又為什麼覺得一個女人想跟他一起去學跳舞是愛出風頭? 跳舞又為什麼給人愛出風頭的印象? 對對方好奇,只是兩個人關係建立的第一步。 對自己好奇,卻是任何關係裡面的每一步- 女人,要做什麼也不做什麼去改變自己愛出風頭的形象? 男人,想清楚女人究竟做了什麼或沒有做什麼令你有她愛出風頭的感覺? 跳舞的朋友,我們是不是做了什麼令人覺得我們是愛出風頭的人物? 說完之後,會否只是誤會,因此兩個人可以有多一個共同的嗜好,生活裡面多一點情趣? 在一個相隔的距離,即使自我表述得多麼響亮正確,兩個人之間也永遠是同一個相隔的距離。 假如我們想做的只是保持距離,那是沒所謂的。 但假如我們想更加接近,請先把自己放前一步。 那是誠意,信任和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三年
Thursday, 24 February 2011
今年二月是我在網上寫作的第十個年頭。 命運播弄,過去十年中用了七年時間,以另一個方式去言語。 然後發現,人,不是亦舒寫的科幻故事裡的一束腦電波,人是有手有腳的。 也發現了,腦袋用三分鐘明白的事情,身體可能用三個星期去明白。 但叫我震撼的,是腦袋在三個月之後便忘記的事情,身體三年也無法忘記。 我們能用我們的身體去讓人感受深刻。 深刻在心底很久,多麼久,即使我們生離,我們死別,那份苦楚和甜蜜常新。 很多人會選擇三分鐘而不會選擇三個星期。 這是正常到無倫的。 而且兩者沒有優劣,是個人價值取向,亦也許是個性使然。 但假如倒頭來,真有三個月和三年的分別,我會選擇,三年。 性格不浪漫,只是因為有些人叫我肯定,那三個星期是值得的。 他們值得我用整個人去記住。 後來即使這些人不在,他們已經把我變成了這樣的一個人,三年,已經是我的一部份。 十年後的今天,這裡的題材愈來愈單一,主要是對身體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關懷和好奇。 一事無成,茫茫人生,能抓住這半點頭緒,未嘗不好。
倒轉頭
Thursday, 10 February 2011
倒轉頭想,反而緊要。 假如不是父母親生,父母會如我一樣,義無反顧嗎? 會不會有半刻想過,或者親生的比我孝順比我體貼? 想到這裡,未免想到自己平日各處不是。 這種關係裡的不安全感,某些人受不了。 但為什麼不呢?假如它會提醒我,不要老奉。 現代城市生活,一個人老奉,是很自然的,是常態。 要不大安旨意,未免多花半點氣力。 這半點氣力,且要長久延續的花下去。 徒具虛名揸流攤實在叫人不好意思之餘又覺得沒意思。 有時也不肯定坐定粒六是為了認定為對方付出給他愛和自由,還是想從中自已有個透氣位,好似終於都唔再需要追求便擁有。 睡前或一個人坐車的時候,不妨撫心想想,是為了對方,還是為了自已,中間比例如何。 放心,天生善男信女大概不多,誰不是自私底,不過是有些人願意付出多點氣力而已。